《共同分類目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歐盟等參與發起的國際可持續金融平臺(IPSF)分類目錄工作組編制和發布,包含了中歐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共同認可的72項對減緩氣候變化有重大貢獻的經濟活動。中國人民銀行高度重視《共同分類目錄》的完善和使用,鼓勵市場主體積極利用該目錄開發各類綠色金融工具,提升中國綠色金融市場的國際認可度。據此,綠金委專家組對存量綠色債券開展了貼標工作。
此次貼標的對象包括符合如下條件的綠色債券:一是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的;二是截至2023年3月31日處于存續期內;三是募集資金用途/基礎資產項目100%符合《共同分類目錄》要求。
據悉,此次貼標工作篩選出的193只綠色債券,項目類型涉及電池制造、風力發電機組制造、太陽能發電設備制造、高能效節能家電制造、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水力發電、儲能、城鄉公共交通系統建設與運營等。相應的技術標準符合《共同分類目錄》中“實質性貢獻”技術界定標準等認定標準。
綠金委主任、IPSF可持續金融目錄工作組中方共同主席馬駿表示:“《共同分類目錄》是中歐雙方對G20和國際上有關增強各國綠色金融標準可比性相關建議和呼聲的積極回應,也將為推動國際債券市場互聯互通、便利綠色跨境投融資提供便利。綠金委此次組織專家組對我國存量綠色債券進行貼標工作,是擴大《共同分類目錄》使用場景的重要創新,也將有助于提升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水平。”
自2022年6月發布以來,《共同分類目錄》在國內外受到廣泛關注,諸多市場主體已經采用該目錄發行綠色金融產品,許多國家和地區在制定本地綠色金融目錄時也將《共同分類目錄》作為重要參考。
日前,IPSF已經宣布擴大《共同分類目錄》國別基礎(如將新加坡可持續金融目錄納入比較基礎)和覆蓋的經濟活動(如信息技術服務),并開展相關能力建設。同時,綠金委專家組表示,將繼續深化對貼標方法的研究和拓展貼標對象的范圍,根據市場動態和《共同分類目錄》進展情況逐步更新和擴大符合《共同分類目錄》的中國存量綠債清單。記者馬梅若 張弛報道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如因無法聯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本網站聯系,我們將采取適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