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術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互聯網+ 大數據 人工智能 高端信息技術核心產業
      |高端制造 機器人 智能制造 新材料
      |生物產業 生物醫藥 生物農業 生物技術
      |綠色低碳 清潔能源汽車 環保產業 高效節能產業 生態修復 資源循環利用
      |數字創意 數創裝備 內容創新 設計創新
      |產業資訊
      |地方亮點及地方發改委動態
      |獨家內容
      |雜志訂閱
      ?? 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其它 > 獨家內容
      人工智能城市競爭力,深圳不滿足總是“前三”
      2024-08-19 13:08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融媒體記者    李子吉
        哪些城市算得上是人工智能發展第一梯隊?
        官方并沒有給出明確的劃分。但是梳理相關單位發布的與人工智能發展有關報告可以發現,一般認為,國內人工智能競逐基本圍繞北京、上海、深圳展開,三座城市在人工智能綜合實力方面排在全國前三,可視為第一梯隊。
        其中,大多數排序為北京第一,上海第二,深圳第三。
        深圳能不能在賽道競逐中扭轉這個排名?當前還有哪些短板亟待補足?下一步,深圳如何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人工智能“先鋒城市”
        7月30日,中共深圳市委辦公廳、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六個方面提出22條舉措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等融合創新,積極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
        此外,《方案》還提出建設國產人工智能生態源頭創新中心,配置國產算力及算法、算子庫、數據庫、工具鏈、模型庫等工具,形成2個行業大模型,賦能50家企業打造典型應用場景;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國產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形成一批“人工智能 +”行業解決方案。支持成立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產業聯盟。
        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毅對《方案》進行了重點解讀,表示:“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已經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要陣地。深圳正以‘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為目標,搶抓‘AI產業化、產業AI化’戰略機遇,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全力加速建設‘全棧國產先鋒’‘智能產品先鋒’‘數據跨境先鋒’‘場景應用先鋒’‘智能駕駛先鋒’‘五個先鋒’,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
        算力是人工智能的“發動機”。近年來,深圳算力統籌供給能力大躍升。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深圳開放智算中心、龍華新型工業智算中心等相繼“點亮”,全市智能算力供給規模快速增長。深圳市智慧城市算力統籌調度平臺、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算力服務平臺已實現超萬P的調度能力,推動算力高效流動賦能。
        《方案》提出,構建“一超多強總調度”智能算力體系。加快推進深圳先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鵬城云腦Ⅲ”連接全國資源打造核心節點。推進深圳開放智算中心建設,2024年建成并投入運營算力規模達4000PFLOPS(每秒浮點運算次數)。
        在數據方面,《方案》提出,謀劃推動前海、河套特定區域發展建立離岸數據中心,打造算力出海、數據跨境樞紐。鼓勵開發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多模態數據集,在醫療、教育、金融、氣象等領域打造行業數據集,打造1千萬億字節(PB)多模態中文語料數據庫。
        目前,城市間著眼于加速人工智能產業布局,競逐“主戰場”逐漸變為應用場景的博弈。如何加快“人工智能+”落地實踐、賦能產業轉型升級,也逐漸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主線。
        如何促進人工智能落地應用,大力拓展應用場景?
        其實深圳一直在打造人工智能場景最佳應用地。2023年5月31日,深圳市印發《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在打造全域全時場景應用方面就提出推進“千行百業+AI”,重視人工智能技術的高水平應用。目前,首批26個“城市+AI”應用場景清單取得初步成效。
        2023年10月12日,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布了第二批15個“城市+AI”應用場景清單,包括數字媒體、一體化協同辦公、智慧停車、智能氣象預報、自動駕駛等應用場景。
        此次《方案》繼續提出打造“城市+AI”應用場景高地。滾動發布“城市+AI”應用場景清單,構建“千行百業+AI”“公共服務+AI”“城市治理+AI”和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現代服務業全域全時全場景體系,推動40個以上場景落地。在數字政府、教育、醫療、氣象、智慧城市、環衛、科研、制造、金融、低空經濟、智能網聯汽車、現代時尚、游戲動漫、文旅、網絡安全等領域,鼓勵企業聯合研發行業大模型,形成一批人工智能深度應用案例。實施人工智能軟件示范應用項目扶持計劃,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不超過項目總投入的30%、最高1000萬元資助。
        智能駕駛鏈接了汽車電子、信息、互聯網等協同創新,能夠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將帶動各個領域的技術升級和轉型。截至目前,深圳累計開放201.37公里測試示范道路,共向13家企業發放了195張測試示范通知書。
        在智能駕駛方面,《方案》提出,推進智能駕駛生態建設,打造智能駕駛全國示范。一是打造智駕產品矩陣,完善基礎零部件產品鏈,加強配套產品開發,支持智駕方案技術攻關。二是強化智能駕駛所需路側設施、通信網絡、智算中心、高精度地圖、充電設施、測試場等基礎設施建設。三是豐富智駕應用生態,打造“人-車-家”融合應用場景。四是完善智駕支撐體系,建立健全準入管理、運行監管、責任認定等管理細則,打造統一開放的智駕測評體系。
       
        不斷增長的產業規模
        近年以來,深圳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活力不斷提升。
        深圳具有良好的政策環境、堅實的產業基礎、強大的資本實力和廣闊的市場空間,為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
        2019年,國家發改委批準深圳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工信部批準深圳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近幾年,深圳先后出臺《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行動規劃(2019-2023)》《深圳市建設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實施方案》《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等規范性文件,出臺培育發展智能傳感器、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智能終端4個細分產業集群行動計劃,并公布了深圳市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范項目(第一批)名單等,從數據、算力、技術、場景、人才等方面,對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部署,在制度層面率先探索,為人工智能發展營造出良好環境。
        2022年11月1日起,《深圳經濟特區人工智能產業促進條例》正式施行,作為全國首部人工智能產業專項立法。
        2023年5月31日,深圳市印發《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統籌設立規模1000億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配合2022年出臺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人工智能產業促進條例》,構筑起“一條例、一方案、一清單、一基金群”的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
        2024年初出臺的深圳“20+8”產業集群2.0版本中,人工智能升格為“20+8”集群中的獨立集群,并作為戰略重點類集群進行全市布局,以超常規的力度推動產業發展。
        據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統計,產業規模方面,2022年,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2488億元,同比增長32.10%,其中,深圳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308億元,同比增長52.48%;產業鏈分布方面,2022年,深圳市人工智能基礎層占企業總數量的8.13%,技術層占企業總數量的17.29%,應用層占企業總數量的74.58%。
        《2024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顯示,2023年深圳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為387億元,同比增長12.1%;人工智能發明專利申請量達6080件,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二;截至2023年底深圳市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達到1646家,位居全國第三,當中包括9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78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目前,深圳已經形成覆蓋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的人工智能產業鏈,形成華為、騰訊等頭部企業引領,元象科技、思謀科技、兔展智能和深信服等高成長性企業支撐,一大批初創型企業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而深圳市人工智能示范區則有寶安立新湖智能裝備未來產業集聚區、光明人工智能產業基地、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龍華人工智能產業基地等。
        從企業數量分布來看,產業鏈重心位于應用層。截至2023年底,深圳有19.5%的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處于基礎層,主要集中在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云計算領域,代表企業包括華傲數據、萬佳安、騰訊云等;15.6%的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處于技術層,重點聚焦在生物特征識別和計算機視覺領域,代表企業有匯頂科技、賽為智能、云天勵飛、思謀科技等;此外,64.9%的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處于應用層,主要集中在公共安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和智能交通領域,包括英飛拓、工業富聯、康佳集團、深城交等代表企業。調查指出,深圳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處于起步階段,人工智能應用層企業在垂直領域的應用尚未完全展開。
        數據顯示,深圳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反映了深圳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活力和技術進步。伴隨行業發展進入“深水區”,發明專利申請量增速有所放緩,企業對專利質量更為看重。截至去年底,深圳累計建設人工智能創新載體84家,超過六成的人工智能創新載體屬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從細分領域看,計算機視覺創新載體數量占比達24.1%,虛擬/增強現實、人機交互創新載體占比分別為14.9%和10.3%。
        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發布的招聘信息可以折射人才需求的變化特征。截至2023年底,深圳人工智能行業從業人員數量約14萬人。深圳發布了5725個人工智能相關招聘職位,涵蓋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多個領域。其中,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招聘職位數量最多,占比為34.4%,智能芯片領域的招聘職位數量也相對較多。大語言模型的崛起催生了市場對自然語言處理人才的需求。統計顯示,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招聘職位數量增長率最高,達182.8%。

        深圳如何逐鹿人工智能時代?
        在我國,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也在不斷加速,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區域競爭力產生更廣泛更深層次的影響。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之快、影響范圍之廣、滲透能力之強,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更是深刻地影響著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各城市之間在優惠政策、人才引進、融資投入等多方面持續發力,良性競爭,有助于提升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從地域統計看,我國AI產業的地理分布呈現出明顯的集中趨勢,重點區域和產業集群非常明顯,以北京、深圳、上海為代表的地區AI產業發展尤為迅速,憑借其政策支持、科研實力和市場活力,穩居我國AI產業的第一梯隊。
        根據上奇研究院統計,從企業數量來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是AI企業數量最多的前五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三市注冊的AI企業數量顯著高于其他城市。
        根據《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4》,2023年中國獨角獸企業共有369家,總估值約為1.4萬億美元。其中人工智能領域企業共有52家。可以看到,北京依然名列前茅,占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接近50%,其次是上海、深圳。
        三個城市是根據自身的產業層次來制定人工智能發展的方案措施:北京聚焦芯片發展,因為北京有很強的科研優勢;上海的重點則在于民營企業參與,突出市場激勵;而深圳的重點是賦能千行百業,以及基礎雄厚的AI硬件領域。但由于三個城市經濟實力、地域等資源稟賦不同,在人工智能發展綜合實力上也還存在一定差距,北京略強于上海、深圳。
        作為中國的科技和創新中心,北京匯聚了國內外頂尖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企業,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2023年,北京人工智能產業核心產值突破2500億元,輻射產值規模超萬億元,成為全國人工智能發展的領頭羊。北京擁有人工智能領域6個全國重點實驗室,以及視頻與視覺技術、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等3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形成集基礎研究、人才培養、高層次學術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高水平科研基地。北京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約2200家,全國40%的人工智能企業聚集于此。2023年,人工智能領域融資總額約223億元,約占全國的1/4。
        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以應用驅動創新為主要優勢。作為超大型城市,上海具有獨特的人工智能超級場景,結合全方位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戰略,人工智能技術在經濟數字化、生活數字化、治理數字化等場景得到深度應用。數據顯示,目前,上海規模以上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經達350家,產值達3800多億元;產業人才達23萬,約占全國的1/3。
        目標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的深圳,又該如何發力呢?
        作為中國的“硅谷”,深圳以其創新精神和強大的硬件制造能力,在AI硬件領域占據重要地位,擁有華為、騰訊等科技巨頭,以及一大批創新型企業。這些企業在AI芯片、機器人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推動了深圳AI產業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人工智能已在深圳的金融、制造、通信、醫療、城市管理等領域實現良好應用,深圳不斷加速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落地,助力AI產業全面“開花”。
        例如,在“AI+城市管理”領域,今年3月,首屆深圳國際人工智能環衛機器人大賽在深圳開幕,眾多智能環衛機器人紛紛登場亮相拼創意。據悉,深圳城市管理部門發布了12項“城市+AI”應用場景清單。
        在“AI+生物制造領域”,合成生物大設施一個自動化功能島區,11個獨立的“玻璃間”里,機械臂正熟練地把多個生物試劑和樣品放進微孔板,實現高通量操作。這樣一座“生物鑄造工廠”,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繁瑣的實驗從純手工轉為自動化,極大縮短實驗周期,提高實驗效率。
        在“AI+金融”領域,深圳已建設一批智慧金融應用創新平臺,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成立AI金融與深度學習研究中心,探索用AI技術讓金融更精準、更迅捷、更安全。
        中關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孫明俊認為,“深圳以人工智能產業應用為根本出發點,加大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支持和投資支持,吸引了一批優秀的人才和企業前來發展,憑借良好的實體經濟根基,在全國全面發展人工智能的大潮中快速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應用型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但與此同時,根據AMiner聯合智譜研究基于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最具創新力城市排名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創新城市500強分析報告,北京的人工智能創新指數位于全球排名第2,上海人工智能創新指數進入全球前10;而深圳在中國城市中排在第五位,在全球前100強中排名第16位。
        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數據,深圳人工智能競爭力企業能力、資本環境、國際開放度、鏈接能力和政府響應能力均排名第一,唯獨學術生態排名第九位。
        基礎研究和原創能力是制約深圳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大短板。
        針對深圳人工智能發展特點,深圳的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還要正視短板、補足差距,應從三方面著手突破:
        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圍繞深圳完整的產業鏈來部署人工智能創新鏈,建設更多公共、半公共創新平臺,將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作為應用場景培育的著力點,多元構筑人工智能創新生態。
        打造創新應用場景,通過場景創新應用帶動技術產業發展,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從而形成場景驅動的技術產業新模式,讓所有到深圳的人都能感受人工智能無處不在。
        突出科技金融、專業創新人才對人工智能的保障與引領作用,通過政策性基金引導、金融機構投入傾斜,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增強后勁,同時培養一批技術、產業和商業的跨界復合型人才。
      關注微信公眾號:

      官方賬號直達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招聘 | 廣告刊例 | 版權聲明

      地址(Address):北京市西城區廣內大街315號信息大廈B座8-13層(8-13 Floor, IT Center B Block, No.315 Guang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郵編:100053 傳真:010-63691514 Post Code:100053 Fax:010-63691514

      Copyright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網 京ICP備09051002號-3 技術支持:wicep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成人无码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 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 在线天堂资源www在线中文|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丰满白嫩人妻中出无码| 免费A级毛片av无码| 无码人妻AV一二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性色|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中文字幕|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 超清无码无卡中文字幕| 日韩久久久久久中文人妻| 国偷自产短视频中文版| 无码乱码观看精品久久|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国产拍拍拍无码视频免费| 50岁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区|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久久久久久无码Av成人影院 |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无码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JLZZJLZZ亚洲乱熟无码|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无码视频在线 | 日韩电影无码A不卡|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又爽又黄无码无遮挡在线观看| 亚洲色偷拍区另类无码专区| 天堂在线中文字幕|